在内地經濟下行壓力增加下,全面降準於16日正式實施,人行旗下報紙、內地《金融時報》今發文表示,貨幣政策的穩健取向並沒改變,下一步是將降準釋放出的資金有效、精準引導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分析指出,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之際,内地不調整貨幣政策到寬鬆,是因擔心會加劇通脹,加深房地產泡沫風險,而實際上政府也有其他工具穩經濟。
內地《金融時報》的文章強調,資金要「有所為」,還要「有所不為」。今年以來,嚴查各類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依然是監管部門的重點工作。降準減輕金融機構貸款成本,有效增加市場流動性,但貨幣政策的穩健取向並沒因此改變。
文章稱,不管是全面降準還是定向降準,釋放的資金都需要真正變成市場紅利,有效惠及實體經濟。因此,下一步政策調控重點應著力於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讓好政策轉變為企業可以真真切切享受到的「真實惠」。
人行釋放訊號,内地不大刀濶斧寬鬆貨幣政策,分析估計這背後有3大考量,分別是擔心加劇通脹,房地產泡沫風險,而實際上也有其他工具振興經濟。
首先,近日豬肉及大豆價格不斷上升,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8月豬肉價格按年飆升46.7%,為8年來最大按年升幅。在此帶動下,上月内地CPI按年升2.8%,整體通脹有升溫苗頭,壓縮了人行加碼貨幣寬鬆的空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