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買房都有類似經驗,走進美輪美奐的銷售中心,銷售業務會開始陸續介紹環境、產品規劃、樣品屋等,等到實際有理想中的戶別,才會拿出一本神秘的「價格表」,記載各樓層的開價、底價,真的確定想要議價時,這些價格竟然又都不是真的!
因為真正要開始議價時,原來才是功夫的展現,許多人開始找親友相繼測試、有的人直接找董事長幫忙,消費者各自拿出通天本領及人脈關係,聰明一點的人,還會上網找尋買家私訊價格,一輪折騰下來後,真的買到是便宜或底價嗎?那還得到2年後完工實價登錄揭露才能真正開獎,買屋若太「古意」,可能也只能摸摸鼻子被笑傻。這樣的買屋不透明化,在台灣竟然仍是常態,短期內都看不見透明曙光,
購屋族王小姐嘆:「買屋真的累,談個價格可以談個半天,看著銷售小姐每次進去找專案經理.來來去去,每次都說是最底價,但是一次又有一次的些微議價空間,預售屋價格像是黑洞,永遠摸不透。」
雖然早有不少建案提出「不二價銷售」,亦有品牌建商為樹立形象,根據不同銷售時期,以固定折數銷售,但要做到真正透明化,杜絕利用資訊不對稱,達到銷售目的,許多人期待的是官方版的預售屋實價登錄,但卻有不少業者生怕影響市場策略,不願意改變舊有銷售模式,集體對政府遊說杯葛,力阻「實價登錄2.0版」過關,令人為之氣餒。
據了解,內政部原要把2.0版的「實價登錄地政三法」修正草案,原訂今年5月就該送進立法院審議,然而卻礙於「預售屋即時登錄」及「門牌全揭露」兩項規定受到業界強力反對,各地代銷公會、部分開發商集體杯葛,於是修法卡關、目前仍躺在立法院,過關遙無期。
如果再與其他美、日、香港等先進國家相比,房市實價資料從預售、成屋所有的資訊一目了然,日本連凶宅資訊都能直接查到;然而就屬台灣房市最獨一無二、房子最難賣,資訊透明度就得閹割再閹割,最後受害的還是廣大消費者。(王鈞生/綜合報導)
- May 17 Fri 2019 09:50
預售屋房價如「黑洞」 想殺價各憑本事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