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7 14:48:00聯合新聞網 運巢社社長_倪子仁

張璠是政治大學地政學博士,在馬英九總統及朱立倫市長時期是全國及新北市住宅政策及國土規劃大計的重要推手。離開財政部次長要職後,張璠回歸學界在德明科技大學擔任財經學院院長,但他心繫台灣整體住宅政策與房地產各大重要議題的信念從未歇止過。

張璠擔心都更面臨民眾對政府失去信心,都更案呈現越做越小、亦無公益的狀況。 聯合報...
張璠擔心都更面臨民眾對政府失去信心,都更案呈現越做越小、亦無公益的狀況。 聯合報系資料照/林澔一攝影
 

如何落實居住正義一直是政府施政的一大考驗,透過這次訪談,張璠院長再次談到他關切的住宅政策與當前都更、社會宅所碰到問題的癥結點。老屋的都市更新是重中之重的住宅政策議題,但張璠擔心目前的都更面臨的是,民眾對政府失去信心,都更案呈現越做越小、卻無公益性的狀況。

張璠憂心忡忡地強調,台灣的都更不能等災難發生才後悔沒有都更,社會的氛圍如還停留在都更就是官商勾結、圖利,讓民間地產業者怯步與參與,如此光靠政府鼓吹再鼓吹,都更要有大進展是很難達標的。

老屋都更的急迫性刻不容緩。 圖/倪子仁提供
老屋都更的急迫性刻不容緩。 圖/倪子仁提供
 

張璠舉他在財政部次長任內協助推動的持有稅(房屋稅、地價稅)為例,影響層面是所有持有房產者,即便年輕人自己手中無房產,不代表家中長輩也無房產。張璠提醒:「持有稅的更動並不是只打擊炒房的投機客,也會影響全民,該如何調整需要格外謹慎。」針對健全房市的作法,張璠建議從增加供給著手,他說:政府可透過資產活化,將國有土地以地上權或共同開發方式促進利用,如此便能釋出土地增加供給,新北市新店區公所案、永和大陳社區案就是很成功的典範。

對於社會宅是否能達成8年20萬戶的目標,張璠建議,政府應積極進行資產活化,將閒置或荒廢的公有地進行活化利用,若政府能建立模式,與業者合作開發,再將分配回政府手中的房屋作為社會出租宅,就能在經費有限的狀況下,順利完成出租社會宅的提供。另外,有些地區的餘屋不少,政府也可以透過公開標售建商餘屋來當社會宅,政府根本不必花大筆錢興建社會宅,更可省掉找地、經費何處來的問題,達成社會宅「混居」的居住狀況,這是他創造多贏的建議。

張璠指出,政府可以透過公開標售建商餘屋來當社會宅,政府根本不必花大筆錢興建社會宅...
張璠指出,政府可以透過公開標售建商餘屋來當社會宅,政府根本不必花大筆錢興建社會宅。 圖/倪子仁提供
 

至於應如何加速公營出租住宅的興建,他認為政府與業者共同開發,會是最好的模式。張璠舉自己任職於新北市城鄉發展局時推動的「中和秀峰」青年出租住宅為例,該案是全台首座以BOT模式打造的青年住宅,不僅規模、戶數均為全台之冠,也是第一處結合社會福利的社會住宅。

張璠表示,該案就是由政府提供土地、建商出資,後續交由建商代為管理,但承租價格將由政府進行控管。他進一步說明,營建有成本,日後的管理維護也不簡單,若將興建與管理交由同一業者負責,規畫之初即可一併考量日後的管理成本,以適當的設計與營造建材,成為社會宅的後續經營與居住品質提供應有的保障。

張璠說,這是一種全新的合作模式,政府也在學習,但若能將模式建立,未來就能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改進。張璠強調,「住宅大計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全民應諒解並給予支持。」

住宅大計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全民應諒解並給予支持。 圖/倪子仁提供
住宅大計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全民應諒解並給予支持。 圖/倪子仁提供

談到社會對政府的不信任,張璠認為全民都要學習彼此體諒。不論是民間、建商或是政府,都要學習溝通再溝通來解決問題,台灣的住宅大計惟有放棄藍綠的色彩坐下來好好談,中央與地方政府各部門間也要彼此合作,健全房市、平抑房價的目標才能水到渠成。

arrow
arrow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