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本月初發表《關於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彰示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的立場,中美貿易戰進入新的硬碰階段;此與80年代日本對美國貿易施壓與制裁,只能捱打,明顯不同。惟當時日本的痛苦教訓,包括陷入迷失30年,仍有借鑑、避免重蹈部分錯誤的意義。
早在去年3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繼2017年中就中國製鐵鋁發起「232調查」,又針對中國的知識產權發動「301調查」後,內地便愈來愈多聲音警示,中國不要重蹈日本80年代、尤其《廣場協議》而陷入迷失年代的覆轍。
萊特希澤「紙飛機」 終結日盛世
特別是今次美國領軍者之一,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便是當年逼迫日本的主力,帶領美國貿易代表團與日本談判鋼鐵進口問題時,更將美方談判提案摺成紙飛機扔向日方,強力施壓,而推動《廣場協議》等,令他在日本有「導彈人」之稱。這個「導彈人」今次將導彈指向中國,特別令內地警惕。
確實,面對美國,中國與當時的日本有很多相似之處(詳見表)。在經濟上,中國如當時日本般經濟長期高增長,已成為僅次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由於長期依靠出口引擎拉動經濟,不但對美國有大量貿易順差,亦都是美國最大貿易赤字來源國,更有些科技,如日本當年的半導體技術、現時中國的5G等,已領先美國。
在政治上,日本由於經濟急速發展,國內外都有聲音要提升日本地位,包括在國際上與美國平起平坐,如當年日本SONY創辦人盛田昭夫和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合著《日本可以說不》一書,挑動美國政經神經。中國現時國力不斷上升,「中國可以說不」已非新聞,美國國防部剛發表的《印太戰略報告》,已稱中國破壞地區和國際體系,潛台詞就是挑戰美國建立的秩序。
《廣場協議》4苦主 僅日迷失
對內地而言,最關鍵的是,不能像日本陷入迷失年代,失去國運。外界最常提及的,是中國切勿像日本般簽署城下之盟的《廣場協議》,失去滙價自主權,讓人民幣大幅升值而萬劫不復。日圓在《廣場協議》後,2年升值1倍,固然大削日本出口競爭力,但這真的是日本陷入迷失年代的主因嗎?
答案並非如此,其實當年《廣場協議》的苦主,不止日本,簽署的還有西德、法國和英國,她們都被迫沽美元,令本國貨幣滙價大升。1988年與1985年相比,日圓兌美元升86.1%、德國馬克升70.5%、法國法郎升50.8%、及英國英鎊升37.2%。但當中陷入迷失年代的只有日本,明顯滙價長時間持續升值,不是充分原因。
更關鍵的其實是政府的應對政策。一如北京面對美國不斷的貿易施壓,要將經濟由出口導向,轉為內需導向,日本當年亦是要擺脫對出口的過度依賴。1986年日本首相收到《為實現國際協調的經濟結構調整研究會報告書》(即所謂《前川報告》),要調整結構擴大內需。不幸的是,日本實際上走的不是痛苦的結構轉型,而是主要以金融擴張來擴大內需,包括由1986年起將基準利率由5厘,不斷下調至1987年的2.5厘,日本央行「放水」,加上日圓持續升值,引來海外大量熱錢湧入,令日本資金氾濫。
做錯工業政策 半導體變落後
由於日本當年城鎮化率已逾90%等因素,日本經濟已接近飽和而增長率放慢,而股樓卻長期上漲吸引資金湧入,加上房地產風險權重較低,銀行傾向將資金投向房地產,令日本資產泡沫急速膨脹。1990年,東京等6大城市中心地價指數比1985年上漲約90%,僅東京都的總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土地價格。日股日經指數則由1985年10300多點,急升至1989年底峰頂的近39000點。
此時,日本政府方向正確但做法錯誤,為處理泡沫危機尤其超高樓價下的民怨,大舉金融收緊包括加息,粗暴擠壓超大泡沫下,結果資產市場崩盤,地價跌幅逾46%,房價暴跌逾60%,日經亦暴跌後輾轉下挫至2003年的不足8000點。
資產價格暴跌引致金融與企業的「資產負債表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需要像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挽救金融機構與量化寬鬆(QE),但日本政府當時並無頭緒,要到1998年才終向21間銀行注資2萬億日圓,雖遲到勝於不到,但為時太晚。
更不幸的是,日本屋漏偏逢連夜雨,碰上人口老化。日本70年代初便步入老齡化社會,當時65歲以上長者佔人口比例達7.1%,至2018年更升至28.1%。人口老化不但令社會負擔加重,經濟更長期失去活力,日本排外政策更難以吸納海外年輕人口,令經濟失去走出迷失的動力。
此外,當年日本在美國貿易制裁脅迫下,做了錯誤的工業政策。例如美日1986年簽署《半導體協議》,日本同意將進口半導體市場份額翻倍,增加到20%,加上日本政府為免美國再譴責日企將半導體傾銷,遂嚴控日本半導體製造商的成本及銷售,過度約束削弱該行業競爭力,成為日本半導體由領先變為落後美國的原因之一。
忌谷泡沫削競爭力 小心拆彈
中國非但不像日本般是美國盟友,更被美國視為敵手,極端反華鷹派更認為美中是文明衝突,故美國對中國打壓只會更重、更全面。中國在政軍上都不依賴美國,更有日本的前車可鑑,難以想像會簽下如《廣場協議》的城下之盟,現時更敢於和美國硬碰。惟在日本助長資產泡沫而埋下巨患上,中國必須警惕在經濟結構轉向內需推動與穩經濟增長上,要避免谷大資產泡沫,尤其長期騎刧經濟的樓市,要用經濟改革拉動內需;在拆除樓泡等炸彈時要小心下藥,避免引爆「資產負債表衰退」;即使與美國在貿易戰上緩和,在工業政策上要支持而非削弱關鍵行業的競爭力。
中美和美日之間大有差別,中國不會重蹈日本80年代迷失長路,但日本教訓仍值得汲取。
▲ 中美貿易戰升級,進入新的硬碰階段,北京必須警惕,不要重蹈日本80年代的覆轍。(法新社資料圖片)
▲ 日本80年代與美國簽署《廣場協議》後,日圓大幅升值,自此陷入迷失的30年。(法新社資料圖片)
▲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當年將美方談判提案摺成紙飛機扔向日方,極力施壓,而推動《廣場協議》,令他在日本有「導彈人」之稱。(路透社資料圖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