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升級帶動產業環境變化,台灣供應鏈被迫接招,鴻海、和碩與緯創等指標大廠早已啟動因應;但中國仍是重要市場與生產環境,業界觀察,全球將演變出對美國與對中國的兩套供應鏈系統,區域製造未來可能再度盛行。
美中貿易戰火持續升溫,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日前在公開場合提到,美國政府希望在供應鏈重組方面與台灣合作,酈英傑一席話,牽動台廠布局策略的敏感神經。
從指標大廠鴻海觀察,董事長劉揚偉先前指出,在美中貿易戰之下,全球兩套供應鏈的趨勢會更明顯,美中市場的G2結構帶動區域製造,包括印度、東南亞和美洲等地,都會形成區域製造。
鴻海集團擴大中國市場以外的產能比重,目前鴻海集團在中國市場以外的產能比重,已經從以前的25%提升到30%,未來不排除比重還會增加。
這波美中戰役也燒向資通訊主力代工廠,印度經濟時報7月曾報導,蘋果正致力推動在中國以外的多元供應鏈,而印度正積極吸引尋找替代中國製造基地的企業,並在4月推出一系列獎勵措施。
在iPhone組裝市占約3成的和碩已經在印度成立公司,正積極進行相關規劃,預計在今年內會有具體結果。
此外,近期代工廠處分中國工廠動作頻頻,包括7月中旬緯創出售在中國虧損的iPhone組裝業務給立訊;金屬機殼廠可成,在8月18日宣布將出售製造手機機殼的泰州廠予中國玻璃蓋板廠藍思科技。
上述兩大指標蘋概股出售資產動作,外界認為勢必牽動iPhone供應鏈版圖重整。
業界分析,台灣代工廠過去以中國大陸為生產重鎮,但面對美中貿易紛爭和疫情影響,必須考慮分散風險,轉往東南亞地區設廠。
台灣核心競爭力半導體產業,同樣也捲入美中貿易戰,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去年11月就已點出,台積電是資訊產業供應鏈重要一環,當世界不安靜,台積電將變成一個地緣策略家的必爭之地。
話剛說沒多久,美國政府改變出口規定,台積電只能放棄華為大客戶,並選擇往美國投資,規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且營運一座先進晶圓廠,預計2021年動工,2024年開始量產5奈米晶片。
半導體業界人士分析,美國出口新規定主要是鎖定台積電,因為台積電先進製程技術居全球領先地位,是華為主要晶片代工廠,美國只要從台積電下手,便可輕鬆有效管控華為。
不過在先進製程布局,台積電積極深耕台灣,儘管規劃美國亞利桑那州廠2024年量產5奈米製程,不過屆時台灣廠區已量產3奈米,可見台灣是台積電先進製程發展重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