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11月06日訊】(大紀元英國記者站報導)英國保守黨年會上,首相提議對在英國買房的外國人加收印花稅,這讓房地產業內人士擔憂過高的稅收會讓投資者望而卻步,但是《金融時報》的分析顯示,倫敦跟世界14個其它主要城市相比,買賣房產和養房的成本只能算是中等水平。
《金融時報》根據仲介公司第一太平戴維斯的研究對在世界主要城市買房、賣房和養房的成本進行了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儘管英國近年調整了印花稅政策,倫敦跟許多城市相比,成本仍然算是中等水平。
這一研究假設在世界15個主要城市購買、擁有和出售一棟價值200萬美元(約150萬鎊)的房產,並核算成本。地點包括紐約、香港、溫哥華、東京、悉尼等。假設這名外國投資者將這套房產作為第二處住房,每年自住的時間少於九個月,五年後將房產出售,期間房產沒有增值。
結果顯示,對於外國買家來說,溫哥華的買房成本最高。這裡對外國買家收取相當於房產價值29.2%的稅金。
東京則是外國買家養房成本最高的城市。五年的時間,擁有這套房產需要支付給當地政府的稅金相當於房產價值的6%;紐約其次,為5.4%。
而對於外國房主來說,賣房成本最高的城市是紐約,相當於房價的8%,明顯高於在當地買房和養房的成本。其次是舊金山,相當於房價的5%。
與這些城市相比,稅收較低的城市都位於排名的後半部分,比如在迪拜買賣房產和擁有房產的成本只占房價的8.1%。都柏林和莫斯科是最便宜的,分別相當於房價的5.3%和4.5%。
總體上,倫敦排在這15座城市的第九位,買房、養房和賣房的成本占房價的12.7%。溫哥華排在首位,成本約相當於房價的35%。香港排在第二位,成本約占房價的33%。
第三位至第五位分別是新加坡、東京和悉尼。柏林、巴黎和紐約也都排在倫敦的前面。只有舊金山、迪拜、上海、孟買、都柏林和莫斯科的成本低於倫敦。
英國兩次調整稅收政策
世界多個國家的政府和監管機構都在利用稅收限制外國人在本國買房,或者利用外國房主增加稅收,但是這些國家的政策都不盡相同。
而且稅收政策也可能會迅速而且顯著變化。比如英國曾經在近年兩度調整印花稅政策。2014年12月實施根據房價決定印花稅稅率的政策,50萬鎊以下房產印花稅變化不明顯,但是購買價格達到100萬鎊的房子的人,印花稅顯著增加。這樣的房子集中於倫敦。
2016年,英國開始對擁有第二套房產或出租屋的人加收額外3%的印花稅,大部分外國投資者也屬於這個行列。
此外,通過公司在英國擁有房產而且房產價值超過50萬鎊的人還要支付Annual Tax on Enveloped Dwellings,這是一筆對通過公司擁有房產的外國人每年徵收的稅金。此前,徵稅點是200萬鎊,三年前,徵稅點開始逐步降低。目前一棟150萬鎊的房產需要一年交稅7,250鎊,200萬至500萬鎊的房產一年需要24,250鎊。
再加稅後倫敦仍具競爭力
儘管最近幾年英國多次調整跟外國房產投資者有關的稅收政策,但是倫敦跟溫哥華、香港、新加坡、東京等城市相比,只能排在這個15座城市的中間偏後。對於許多有錢的外國買房者來說,與類似的國際主要城市相比,這個比例還是可以接受的。
第一太平戴維斯的分析認為,保守黨近日提出可能對海外買房者加收1%到3%的額外印花稅,即使加上了這筆額外的稅收,倫敦在這15座城市中的排名只會從第九位上升一位,變成第八位。
第一太平戴維斯的報告說:「這暗示,一旦市場吸收了稅收的變化,相對於其它國際市場來說,這些變化不會讓倫敦失去競爭力。」
印花稅上漲財政收入減少
據《每日郵報》報導,英國政府加收了印花稅之後,政府的稅收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10億鎊。
這家報紙根據英國政府近日公布的官方數據進行的分析顯示,本財政年度財政部的印花稅收入為65億鎊,比去年同期減少了5.42億鎊。如果這個趨勢繼續下去,估計本財政年度,英國政府的印花稅收入會減少約10億鎊。
目前,房地產界擔憂,高昂的印花稅已經導致高端房產市場停滯不前,因為人們不願花了大價錢購買房產後,還要支付昂貴的印花稅。而這種情況直接影響到中低端房產市場,而最終導致面對首次購房者的房源不足。
還有批評人士認為,由於房地產市場不活躍,政府的印花稅稅收減少。
倫敦西南房地產仲介James Pendleton的創辦人Lee Pendleton 表示,價格在150萬至250萬鎊的房產銷售已經停滯。
他說:「我們看到,市場的很大一個部分因為額外印花稅而停滯,因此使它之下的市場也停滯了。如果通往上一級市場的梯子被財政大臣燒掉了,客戶就沒法換大房。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稅收會繼續減少。」
投資公司London Central Portfolio的分析顯示,目前倫敦市中心的房產交易量是每週70套,比一年前減少了16.8%。目前倫敦市中心的房產交易量比2009年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候還少。◇
責任編輯:文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