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國房屋銷售低迷,是因為這個?

參考消息網11月6日報導 台媒關注到,最新調查顯示,美國屋主在自家居住的時間比以前更長,抑制了房屋庫存過剩的情況,或許能解釋為何房屋銷售低迷。

據台灣《經濟日報》11月5日報導,根據美國不動產經紀公司Redfin分析,全美屋主在自家居住的平均時間是13年,比2010年的調查整整多出五年。若屋主未因家庭成員的增減而出售自家住宅,轉向較大或較小的房屋,可能導致潛在買主的選擇變少。Redfin首席經濟學者費爾威爾說,若屋主不出售房屋,首購族能購買的房屋就越來越少。

據調查,越來越多屋主在自家居住的時間變長,導致房屋庫存降至10年最低,並帶動房屋價格上漲。核心邏輯公司房地產資料庫表示,經人口調整后的待售余屋目前逼近3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報導認為,即使現在美國房貸利率極低、屋主權益高及就業市場緊俏,也無法快速活絡已停滯的房市,最大的原因就是待售房屋變少。

經濟學者認為,嬰兒潮世代(1946—1964年間出生的人群)可能「要負最大的責任」,理由是許多人晚年比較健康,而且選擇不換到小房屋。

縱觀近期房屋庫存變化,待售房屋數量自去年到今年稍早持續增加,但近幾個月跌至幾乎去年的歷史低點。房屋庫存水平下滑,迅速澆滅下半年房市復甦的希望。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公佈數據,9月成屋銷售下滑2.2%。

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191106/33215026.html

arrow
arrow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